很多人说,经销商是品牌的销售下游,但在班兰家具,这种说法却显得突兀。作为以“高端中国现代家具引领者”为定位的品牌,班兰用十二年时间验证了一套“反常规”的合作模式。在各地经销商的讲述中,关于班兰,“表里如一”四字如同警钟,始终回响。
选择:因认同而同行,一场价值观的双向奔赴
杭州的班兰展厅里,经销商王焱正细致擦拭一套实木沙发。当被问及选择班兰的原因时,她笃定地说:“咱们表里如一。”作为2018年就开始与班兰合作的资深经销商,她的回答凝聚着对多年合作的深刻理解。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
信任的起点,往往始于细节的触动。北京经销商杨同,曾代理过多个国际家具品牌的从业者,初次接触班兰产品时便被其工艺折服:“扶手的弧度、木材的拼接工艺,甚至是隐藏的榫卯结构,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品质。”合作越久,她越能体悟“表里如一”——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都同样认真对待。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
宁波经销商叶自林的选择则源于文化认同。十年前,当“意式轻奢”“北欧极简”席卷市场时,她注意到班兰的产品命名始终带着中国文化印记,如“双喜”“祥云”等,在竞相追逐洋名的浪潮中,班兰坚持做‘中国现代风格’,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,这在当时显得特立独行,如今看来,已是品牌文化自信基因的早期体现。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 图为宁波班兰 叶自林
班兰创始人韩轶曾言:“做品牌最累,但依然选择,是因为做品牌不用说假话。”这句朴实话语,道出了品牌与经销商关系的本质——不是简单的利益捆绑,而是基于价值观的双向选择。
同行:在“反常规”体系里,生长出持久的默契
厦门经销商刘欣楠至今记得开业初期的焦虑。按照班兰要求坚持“不打折”,有客户转身而去。“这么贵还不打折,怎么卖?”然而,这一看似有悖常规的做法,最终反而让她找到了舒适的自我定位。不打折源于品牌对品质的自信,也是诚信的承诺。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 图为厦门班兰 刘欣楠
当不纠结折扣,客户反而能够更聚焦家具的质感。这一转变背后,是班兰建立的一套严格运营体系:全国经销商统一进货价、统一终端零售价以及班兰特有的区域转单政策。这套体系杜绝了经销商间的恶性价格竞争,使大家回归安心经营、专注服务的本质。
石家庄经销商刘娓娓的经历更具说服力。2024年,一笔20万的天猫订单被品牌总部转至她的门店,只因系统显示客户IP在石家庄辖区。“当时觉得不可思议,哪有把上门的生意推出去的?”但正是这样的“转单制度”,这种看似“损失”短期利益的做法,切实维护了经销商权益和品牌信誉。这让她理解了班兰的“表里如一”。班兰说“保护经销商利益”,不是口号,而是真真切切贯彻在日常行为中的坚守。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 图为石家庄班兰 刘娓娓(左)关珂(右)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
经销商与班兰的默契,渗透于日常细节:上海葛慧姣提到的“轴”;沈阳经销商谢艳强调的“慢”;温州经销商徐能春用标记点定位装饰品;贵阳经销商彭爽感悟自我的成长……客户的一句评价“你们连摆盘都这么认真,家具品质肯定差不了”,正是班兰“表里如一”的最佳注脚——从产品到服务,从总部到终端,标准始终如一,不因时、因地而妥协。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 图为上海班兰 葛慧姣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 图为温州班兰 徐能春
班兰【我们】短片画面 图为贵阳班兰 彭爽
共生:从商业伙伴到理念同盟,让“慢”生长出力量
在追求快周转的家具行业,班兰的“慢”特立独行。但实践证明,保持自己的节奏同样通向成功。当行业热衷于追逐短期利益时,班兰深耕产品价值;当同行陷入价格战时,班兰坚持明码实价;当市场追捧流行时,班兰专注品质提升。这种“慢与拙”的经营哲学,并非无视市场,而是对品牌长期价值的执着坚守。
当行业还在纠结“低价换市场”还是“高端树形象”时,班兰与经销商的故事给出了另一种答案:商业的长久之道,就藏在“表里如一”的坚持里。对外,以始终如一的品质面对客户;对内,用坦诚透明的规则对待伙伴。
(24年8月,班兰上海店专卖店在衡山路开业)
这种简单却难行的逻辑,正推动着“中国现代风格”的种子,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扎根、生长。